中庸麻雀史觀
附錄甲 ~ 用語目錄
第一部:本書用語
本部列出筆者的特別用語,主要是關於歷史觀與遊戲設計學等理論部份。
- 雀理:
- 又稱「牌理」,指古典麻雀原作者的理念、遊戲設計學上或打牌策略上麻雀的數學理論等,
各種基礎、中心的麻雀概念、理論。數學方面的理論,例如和種的難度與分值平衡等問題,筆者又稱「數理」。
- 和種理據:
- 和種存在的理由,主要是基於手牌的美感與難度。
例如「清一色」手牌,因為被視為有美感及有相當難度,所以定為和種以加分獎勵。
「濫賞」(濫番)許多時都是漠視和種理據的結果。
- 增值:
- 指在麻雀章法發展史裏,和種及其分值(番值)隨著時間而增加的潮流。
這是因為雀迷有喜歡「造牌」的傾向。
- 濫賞:
- 指過度的增值,例如給某和種超過其難度相應的過高分值,
或是濫加幸運賞賜,或是過度重視某要素(如自摸濫賞、門前濫賞等)。
前二者又稱「濫番」。其實與增值是指同樣的東西,但此詞含貶義。
濫賞是「偏癖」的一大主要類別。
- 偏癖:
- 指各當地章法,常發展出一些大幅偏離原本古典麻雀理念及其他地方章法的要素。
這些要素多是該章法獨有,且嚴重地影響該章法的牌章策略,
令該章法的玩家形成癖習。偏癖會令其他章法的玩家難以適應,反之亦然。
- 集體失憶:
- 指一般雀迷,多數只認識現行規則,對以前的規則及其動機理念無甚認識的現象。
這是因為麻雀在口耳相傳的過程中,教授者一般只教自己現在所用的規則的緣故。
不少雀迷甚至以為現行規則就是本來及當然的規則,不知道以前曾經有不同的規則。
- 先入為主:
- 指因集體失憶,雀迷在對於以前的規則及其動機理念無認識之下,
只憑現行規則而斷定規則的合理性及動機,甚至在聽到原本的古典規則時,
反而質疑其是否「正宗」或合理。
或者是受現行章法的偏癖影響之下形成了固定觀念,而把之妄加於(無那些偏癖的)其他章法之上。
例如質疑中庸「固定收入原則」、「無起和」、「小牌三家分付」、「王牌」等古典麻雀要素者。
- 訛傳:
- 指規則流傳中產生的謬誤。口耳相傳下在所難免,亦有時出於初學者的誤解。
不少偏癖從訛傳而生。
- 副作用:
- 指為了某動機而作出規則的演變,但實際上卻兼有與本來動機有異的別的效果。
副作用以不良者居多,有時甚至與本來的動機衝突,
且因為其效果常比本來動機更為顯著,所以在「集體失憶」之下常被誤以為就是本來動機。
最主要的兩個例子,就是「出銃么二制」造成的「自摸濫賞」,及「過水」禁例的禁止和牌的效果。
不少偏癖從不良副作用而生。
- 中庸之道:
- 指為了達成某動機目的、或解決某問題時,本來應該採用的最佳理想辦法。
可惜的是,在麻雀規則發展史裏,能找到中庸之道的例子不多,多數只是靠「權宜之計」。
中庸章法的一大宗旨,就是嘗試找出歷史裏未被找到的中庸之道,並模擬沿此道發展的麻雀規則。
- 權宜之計:
- 指為了達成某動機目的、或解決某問題時,
未能找到最佳的辦法(中庸之道),於是便採用了眼前想到的方法。
這是因為弄不清楚問題的根源故未能對症下藥,或因麻雀坊眾智慧有限等原因。
權宜之計雖然能暫緩眼前的問題,但未能徹底妥善解決問題(治標不治本),
而且多有不良副作用,需要進一步對策,結果往往造成一重又一重權宜的惡性循環。
- 隔靴搔癢:
- 指某規則要素聲稱有某動機,但其實在該方面的效果甚微。
所以難以相信所聲稱的是真正動機,懷疑只是支持者編作出來的理由。
- 得分授受法:
- 麻雀計分章法裏,除了有規則說明怎樣計算手牌的分值(「和種」等)外,
一般還會有規則指定其餘的三家要按什麼比率來支付這個分數給和牌者,
筆者稱此為「授受法」。近代的授受法,主要是根據屬自摸和或是誰家放銃。
因為某些原因,部份授受法還會大幅提高了自摸和的收入,
但「中庸」否定這做法,並明言樹立「固定收入原則」。
(詳細討論請見「自摸論」一章。)
麻雀主要靠口耳相傳,所以許多用語的「正字」都不詳,
坊間往往只憑讀音隨便嵌入別字頂替。
筆者根據手頭資料及漢字字義來選定用字,
但因資料有限,且筆者的研究路線志不在此,
所以沒有太深入追究精確正字問題,用字有相當程度依據筆者的主觀喜好。
麻雀相信並非廣東起源,所以許多用語的現行發音都不是粵音。
筆者支持「寫正字,讀原音」,即是用語不讀粵音,而是讀現行慣用發音,
作為那些字的「麻雀特別讀音」,
就好像某些字在特別用法(例如姓氏)時會有特別讀音一樣。
以下使用「粵拼」注音。
本書不是入門書,所以本部省略了太普遍的用語 ¹,
主要列出與一般寫法或用法有異的詞語。
- 和牌:(wu4 paai2)
- 俗作「胡」或「糊」。把手牌從雜亂混沌的配牌,
整理成和諧秩序的和牌形,以勝出牌局。名詞時變調讀作 wu2,如「對對和」。
古語常作「和了」。
- 刻子:(kaan5 zi2)
- 面子的一種,三張相同的牌。這個「刻」字,多數人都會說不會寫,
見到有人寫「刻」也往往讀了粵音 (hak1),不知道就是「刻子」的本字。
有些用法單指「暗刻」,但筆者為了方便書寫規則,跟隨日本的用法,
包括了「暗刻」與「明刻」。
- 鳴牌:(ming4 paai2)
- 對於吃、碰等取用對手的捨牌的幾種行動,中文好像沒有一個慣用的統稱。
故此筆者為了方便書寫規則,借用日文的稱呼「鳴」(なく)。
- 吃牌:(ci1 paai2)
- 俗作「黐」,粵語多作「上」。鳴取上家的捨牌以完成順子。
- 多扉聽牌:(do1 fei1 ting3 paai2)
- 俗作「飛」。「扉」意指聽牌時所聽的不同種類的牌的數目,例如聽
就是聽「三扉」。日文作「多門聽」(亦作「面」),即是「通往和牌之門」的含義。
- 和種:(wu4 zung2)
- 計分法裏的加分項目,和牌者的手牌達成指定條件(和種條件)時,
便可以令手牌的計分增加指定價值(和種分值)。
到了古典後期及舊章,因為和種的分值變到以加番為主,所以又出現了「番種」的叫法。
原本「和種」意指比「基本和牌形」有更高和諧度的手牌(如「對對和」),
或是特別的和牌方式(如「邊張和」)。
- 放銃/出銃:(cung2/1/3)
- 俗作「沖」或「重」。打出的牌被他家鳴取和牌。
本義只限於清一色九張等要包牌的情形,但後來隨著授受法的演變,
用法擴展到一般的和牌。
- 銃和:(cung2 wu2)
- 鳴取他家打出的牌來和牌。相對於「自摸和」。
筆者找不到慣用的稱呼,所以為了方便書寫規則,就選用了此詞。
日文作「ロン」,本字為「攏」,但現用「榮」字頂替。 ²
注:
1 : 有關麻雀基本用語等,請見
「附錄丙:麻雀基本規則」
2 : 淺見了,「麻雀祭都」網頁,
www9.plala.or.jp/majan/km16.html
前一章/
目錄/
下一章
© 2009 Alan KWAN Shiu Ho